做農業的10+個誤區
2021-04-21 來自: 江西鼎固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117
做農業其實是有很多誤區的,一般來說新入行者都會因為這幾個誤區而吃虧。
因此還是安排一二三產的順序來劃分緯度,向你介紹這幾個誤區。誤區/陷阱/坑有很多歡迎大家補充留言。
一、產的9個誤區
1、規模越大不等于邊際成本更低
無論是養殖還是種植,并不是規?;瘯磉呺H成本的降低,而帶來整體經營成本的降低。
對于種植,面積擴大可能會帶來化肥農藥播撒的難度增加、人工成本增加、病蟲害風險和影響范圍變大,受到消費側價格波動的影響擴大,土地管理成本的增加。任何事情都有閾值,別太信別人的機械化種植。當然保底的經濟作物糧食,目前還是越有規模越好。
對于養殖,規?;a,會導致品質下降,不過紅燒等烹飪方式還是可以掩蓋一些品質問題。還有規模上去,設備應用后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降低(偷懶),工人一堆,工頭一個,沒辦法一一看住。
養殖的規?;滓木褪欠啦∫?,否則一次血本無歸,就會讓你不再想做農業,農業又少了一個踏實的生產者。
2、機械化不等于產出物標準化
機械化能夠將輔助農產品產出物的標準化,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機械化都是有助于產出物標準化的。
首先生產過程很難跟蹤標準化,只有機器生產出來的商品才是標準化的(標準誤差范圍之內)。而農產品則很多事人來操作機械化設備,這些設備有一部分還沒有國標,很難形成通用標準。
其次,農產品的標準不僅僅只是種植(采收、施肥等),面向消費者的包裝標準,還有運輸、冷藏等標準還是核心,畢竟前端流程上的質量都是后端流程定的。